第十五站的比賽,又是一場口水多於汗水的比賽。和第三站一樣,首位進終點的法國車手「神奇小子」 Voeckler,他的報導版面也要縮水了,即使他真的騎出一場精彩的比賽。大家關注的重點,會放在 Contador 趁 Andy Schleck 機械故障之時加速離去,進而贏得黃衫,這樣的行為是否道德?是否尊重自行車壇的潛規則?
在討論 Contador 的道德問題之前,我舉兩個歷史事件來類比一下。2003 年,壯哥尋求第五連霸,身體狀況卻不太妙,Ullrich、Vinokourov 緊追在後,相差無幾。第 15 站,在庇里牛斯山區最後一個爬坡 Luz Ardiden,當時的黃衫壯哥決定攻擊,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秒差。他的攻擊是如此的猛烈,以致只有西班牙車手 Iban Mayo 跟上,主將集團只能望其項背。正當壯哥抽車左右搖擺時,下一秒的畫面他已經倒在地上,Mayo 閃躲不及跟著摔倒。沒人知道發生什麼事,經過反覆重播才看出來壯哥的車手把被觀眾揮舞的黃色袋子撂倒。主將集團從壯哥身旁經過,大家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什麼事,但仍然繼續騎下去,看不出來是變快還變慢。這時壯哥的前隊友 Tyler Hamilton 出面揮手,似乎示意大家要等黃衫,此時壯哥已從後方追回,再次加速甩脫主將集團,單飛進入終點。這一站至關緊要,可說是壯哥能否連霸的大關卡。因為拉開了差距,在倒數第二站的雨天計時賽中,壯哥保守騎,勝過冒險騎而滑倒的 Ullrich,拿下這屆的環法賽,達成五連霸。
賽後大家津津樂道的是,Ullrich 在壯哥摔車的時候,並未趁人之危,加速攻擊,並且回溯到 2001 年的現場,當時 Ullrich 分心調整無線電導致摔出路面,壯哥卻大方地等候他的競爭對手,終點前 Ullrich 還和壯哥握手以示謝意。03 年 Ullrich 等候壯哥回到集團,說明了自行車是君子之爭的運動。但壯哥在環法賽結束後的訪談中,卻表示在 Luz Ardiden 摔車時,Ullrich 沒有等他。
如果 Ullrich 趁著壯哥摔倒的時候加速離去,當年環法的結局應該不是如此。任何人都可以對賽事的演變做出解讀,壯哥也可以,但很嚴重的一點是,他已經是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,而他的說法會影響觀眾的心證,Ullrich 幾乎無法辯解--那不是他的個性,而且就算有,聲音也傳達不出來。到底 Ullrich 有沒有等壯哥?自行車是不是君子之爭?觀眾的評判受了壯哥單方向說法的影響,而有所改變。
另一則故事之前也提過,是法國最後的霸主 Bernard Hinault,在 1985 年奪下環法第五冠的經過。第 17 站,路線和上段故事一樣是 Tourmalet 加上 Luz Ardiden,Hinault 遇上了麻煩。先前的比賽中他摔斷了鼻子,在 Tourmalet 艱困而潮溼的爬坡上,他幾乎無法呼吸,而被主要對手拉開差距。Hinault 的年輕副將美國人 Greg LeMond,則是跟上領先者,作為防守。爬上 Luz Ardiden,LeMond 被賽會人員告知 Hinault 已落後了數分鐘,極有可能失去黃衫;而他覺得狀況非常好,可以攻擊出去,一舉拿下單站以及黃衫。於是 LeMond 和隊車上的副指導員商量,請求攻擊出去。副指導員竟然騙他 Hinault 只落後四十秒,而 LeMond 身為副將,應該等候主將,協助他拿下黃衫才是。兩人爭執了一陣子,LeMond 的領先優勢漸漸被侵蝕,主將集團將他超越,機會就這樣溜走。LeMond 哭著騎進終點,Hinault 落後他四分多鐘才到,勉強維持住黃衫的地位。
法文媒體當然支持 Hinault,稱讚他鼻子斷了呼吸困難還能維持住優勢,充份展現決心;而 LeMond 這位年輕小子犧牲自己來幫助主將是理所當然的,讓 Hinault 達成霸業。但 LeMond 和英文媒體則不這麼認為,傳達出他的委屈,用「如果」來擁護 LeMond 的機會:如果 LeMond 在 Luz Ardiden 發動攻擊,1985 年的黃衫就是他的了。不管怎麼樣,Hinault 成為第三位拿下環法五冠的車手,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紀錄,很少人,尤其是非英語的國度,會知道背後的故事和 LeMond 的委屈。
以上這兩個故事,增加兩個攸關黃衫得失的分析案例給大家參考。再回到昨天 Port de Bales 的現場。小 S 落鏈了,Contador 加速離去,這樣的行為是否有違背環法賽的潛規則。在事件發生的那一瞬間,在 Contador、Andy Schleck 以及全球觀眾的腦中,應該都浮現出很多的「如果」:
科幻小說、算命仙、宗教家會說,這個世界是由好多個不同的結局重疊在一起,是一個多次元的宇宙。我那內心澎湃的小劇場,浮現了好幾顆氣球,裡面裝的是以上假設所形成各種結局的世界,中間交錯的路線牽連。但問題是,如何決定路線,把大家引導到其中某一個結局去?
在一個分岐的路口,你必須做出選擇。當一群人都要做選擇的時候,決心最強的那一位的選擇會是最終的結局,不論這個結局是否圓滿、旁人是否接受。
Contador 是集團之中決心最強的人(至少在壯哥退出競爭行列之後)。他的目標非常明確:奪得黃衫。這個目標也不只是為了個人而已,還背負著隊友、隊經理、贊助商、甚至車迷的期待。如果他等了小 S,縱使贏得尊重,但會讓爭奪黃衫的變數增加。萬一他失敗了,如何面對決心同樣這麼強、而且付出這麼多的副將 Navarro、Vinokourov 等人?車隊和個人背後的利益團體會體諒他偉大的情操?
姑且不論旁人的眼光,Contador 為環法做了這麼多的準備,不論是石板路、高山站、計時賽、體能的和心智的,都有十足的把握才進來。他來環法決不是要展現寬大慈悲的胸襟,而是要獲勝的決心。何況要說寬大,Contador 也展現過一次了,在第三站他不是要求隊友等候小 S 嗎?小 S 已經賺了三分鐘,為什麼要再給他第二次機會?如果再給他一個機會,明後天在 Tourmalet 上他又出狀況了,還要遵循這條「潛規則」嗎?
Contador 做出了決定,這個決定讓車迷和媒體錯愕不已。在等或不等之間,Contador 都必須承受一些心理壓力。等,他會贏得尊重,但隊友和贊助商會不諒解,並且增加不確定性;不等,會被輿論罵到臭頭,但確保黃衫到手。他做了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,也有能力去承受接下來會面臨的壓力。
09 年環法賽結束後,Contador 終於能夠一吐苦水,向媒體透露他的心路歷程:「我很尊敬 Armstrong,他是一位偉大的車手,我甚至是看著他的事蹟長大的,希望有一天也能和他一樣。但同一車隊內有兩個人目標相同,問題就來了。23天的比賽,回旅社比在賽場上還煎熬,因為我們必須在餐桌上面對吃飯,氣氛尷尬。經過了這一次的環法,我好像長大了十歲,心智上更加堅毅,不怕再承受壓力。」
再來看小 S,他爭奪黃衫的決心比 Contador 小太多了,甚至身心都還沒做好準備。如果他的決心夠強,應該要改善自己的弱點,像是計時賽、下坡等等。眼尖的車迷會發現,小 S 在下坡所損失的時間,比機械故障所造成的損失還多。機械故障讓他失去一個攻擊的機會,但下坡太慢卻讓他失去黃衫。連 Vino 都可以從落後的遠方一路下坡追上小 S!
再來說一個壯哥的經驗。03 年壯哥五連霸後記者為他出書,裡面有一段話是這樣的:「年輕的時候我下坡不怕死,衝得很快。有了小孩之後,我身上背負了另一份責任,必須為家庭著想,所以我下坡稍微放慢一點,不再冒險搶時間。我認為 30 秒的差距還可以追得回來。」不必說壯哥是近十幾年來環法爭奪者中決心最強的一位,他所做的考量絕不會讓自己的弱點曝露在外給對手攻擊,而是用一套週全的計劃和計算來奪取黃衫。
有關這起事件,爭議實在非常大,我只表達我觀察到的競賽面向。至於道德上的評量,我心裡有一把尺,但不會說出來,影響各位看倌的心證。看比賽講比賽,我把我看懂的與大家分享,非比賽的部份,我只能很鄉愿地撇乾淨,免得引起更多的口水...至於接下來的賽事,我推測 Contador 仍能保持原有的決心和策略,反倒是小 S 會失去平常心,狂亂的攻擊勢不可免。Contador 內心若對車迷或小 S 感到愧疚的話,應該要放棄計算,回應他的攻擊甚至擊潰他就是最好的道歉方式。